在你自己的世界里,活得有名有姓
Do not remain nameless to yourself|By Richard Feynman
Do not remain nameless to yourself
Above: Richard Feynman in 1984In 1966, nine years after gaining his Ph.D. with a dissertation titled The Self-Energy of the Scalar Nucleon, physicist Koichi Mano wrote a congratulatory letter to Ri…

✍️
作者简介:
理查德·P·费曼(Richard Phillips Feynman,1918–1988),美国理论物理学家,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、最有魅力的科学家之一。1965年,他因在量子电动力学(QED)领域的开创性工作,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。除了在粒子物理、低温物理、核能开发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,费曼还以其天才般的讲解能力、幽默风趣的个性和反权威的态度,成为科学传播史上的传奇人物。
理查德·P·费曼(Richard Phillips Feynman,1918–1988),美国理论物理学家,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、最有魅力的科学家之一。1965年,他因在量子电动力学(QED)领域的开创性工作,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。除了在粒子物理、低温物理、核能开发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,费曼还以其天才般的讲解能力、幽默风趣的个性和反权威的态度,成为科学传播史上的传奇人物。
发表于2015年10月23日。
1966年,日本物理学家Koichi Mano(真野浩一)在取得博士学位九年后,给他的老师——传奇物理学家理查德·费曼(Richard Feynman)写了一封信。彼时的费曼刚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,因在量子电动力学领域的突破性工作而与施温格、朝永振一郎共享此殊荣,正处于学术生涯的巅峰。而真野此时的生活却显得有些落寞与挣扎,他在信中自嘲地称自己是一位“无名之人”,在从事一些“朴实无华”的研究,语气中充满了失落与自我怀疑。
这封回信,是费曼对学生的一次真诚回应,也是一位智者对“什么是值得”的深刻反思。在信中,费曼坦言自己当年给真野指派课题是一种错误——他不该替学生决定研究方向,而应鼓励他去探索真正令自己感兴趣、并能有所贡献的问题。他劝告真野,不必执着于“伟大”的课题,反而应去解决那些自己能够触及、哪怕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问题,因为真正的意义,往往隐藏在“做得成”的事情里。
更打动人心的是信的最后,费曼说:“你说你是个无名之人。可在你的妻子和孩子眼里不是,在能被你解答问题的同事眼里不是,在我眼里更不是。不要在自己的世界里活成无名之辈——那是一种太悲伤的存在方式。”
理查德·费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,也是一位深具人性光辉的导师。他的这封信至今读来,仍能温柔而坚定地抚慰每一个在“自我怀疑”中挣扎的人。
回信全文如下:
This post is for paying subscribers only
Already have an account? Sign in.